跨学科学习小组的介绍

在过去,我曾成立一个名为 Designero 的论文学习小组。小组的运作方式是每个人每周总结一篇论文,如果一周未完成总结,需要在群里发 50 元红包;连续两周未总结,则会被自动移出小组。Designero 的初衷是构建一个互惠的学习环境,每个成员都需要阅读不同领域的论文。也就是说,只要我贡献一篇论文,就可以收获多篇其他领域的总结,或者获得现金奖励。在我的严格监督下(说实话,我也很累),Designero 顺利运行了 20 个月,最终我们一共收获了 682 篇论文总结。

然而,随着 ChatGPT 等 AI 技术的出现,我一度认为大家可能不会再认真阅读论文了(包括我自己),因此解散了这个学习小组。但我后来意识到,在 AI 时代,解散这个组织并不是明智之举。尽管 AI 降低了我们学习新事物的门槛,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更不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。结伴同行在这个时代变得更加重要。经过深思熟虑,我决定重新启动跨学科学习小组。

在重新启动跨学科学习小组期间,我自己也在挑战微信读书的 30 天连续打卡活动。花 5 块钱,每天阅读 1 小时,30 天后即可获得 30 天付费会员和 30 个代币。连续 30 天每天阅读 1 小时,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痛苦的,因为我们的时间被 996 和碎片化的生活占据了。我在想,如果微信将奖励杠杆加大,是否会吸引更多人努力打卡?答案是肯定的。

我认为,“知识是无价的”这句话有两种解读:一是知识真的一文不值,二是知识无法用金钱来衡量。我相信微信读书是用后者来激励书友完成挑战,包括我自己。完成第一次挑战后,我奖励了自己价值上千元的奖品,这相当于用 5 块钱撬动了 200 倍的杠杆(虽然都是来自我的钱包)。

最近,我一直在研究游戏化的内容,发现自己并没有好好研究过游戏,或者说,如何将游戏运用到生活中。我认为这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。本质上,微信读书的打卡就是一场游戏,通关后你能得到以下奖品:

  • 你一个月空出了 30 个小时来静下心阅读。
  • 如果一天读一本书,结束后你已经吸收了 30 本书的知识。
  • 如果你给自己的挑战增加一个大奖励,你会更有动力和更开心。

所以,除了微信读书,我也在用打卡的形式来游戏化生活,这个我以后会单独写一篇文章。

回到正题,跨学科学习小组算是我关于游戏化学习的一个试验场。在第一期中,我们有 42 名成员。经过几周的观察,我发现不同的人对学习的理解不尽相同:

  • 有 40% 的同学每天都会认真学习,并分享自己认为不错的内容到群里。这些同学非常“卷”,经常在晚上 12 点甚至凌晨 3 点还在分享内容。有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否还不够努力。
  • 但也有 40% 的同学属于交完钱就摸鱼的状态。 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,为什么有人愿意花钱却不分享内容?明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 10-30 倍杠杆的奖品,难道奖品不吸引他们?那他们为什么要支付入场券?

通过访谈,我了解到他们的想法。他们的借口是自己很忙,但觉得每月花 69 元就能看到 200 多条优质内容,也算很值了。好家伙……

我与很多人讨论后,得出一个结论:太便宜的东西大家不会认真对待。 例如,你花了几千块去学习,和在闲鱼上花几块钱买了相同的课程,很多人可能只会把课程存储在网盘里,然后就不了了之。

我认为,一个好的游戏机制才是让大家“上瘾”的关键。 因此,我们在第一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,希望能提升大家的学习体验。

以下是本期的主要变化和规则:

  1. 押金机制:为了避免有人交钱后就摸鱼,这次参加需要支付 49 元的门票 + 50 元的押金。你需要在周一至周五每天分享 1~3 篇 你觉得不错的网页、论文或视频。坚持下来的话,结束后主动找导师就能拿回 50 元押金。

  2. 小组和奖励设置:每组保持在 6-8 人,获奖比例在 50%-60% 左右。

    • 一等奖:价值 1398 元 的大礼包(MiX Copilot、人机交互设计知识库、AIGC 知识库年度订阅,三选二
    • 二等奖:价值 699 元 的奖品(MiX Copilot、人机交互设计知识库、AIGC 知识库年度订阅,三选一
    • 三等奖:以上年度订阅的 8 折优惠券

    具体获奖人数会根据参与人数调整。

    • 特等奖:票数最高的学员将获得价值 2097 元 的终极大礼包(人机交互设计知识库 + AIGC 知识库 + MiX Copilot 年度订阅

    • 额外奖励:为了让后来的同学也有机会,我们会在最后一周设置“赶超奖励”等奖项(具体后续公布)。

  3. 投票机制:每周进行一次匿名投票,每人选出对你帮助最大的两名学员。票数累加,最终决定获奖名单。

  4. 更智能的匹配:我们会根据你想学和擅长的领域来匹配小组成员。比如你擅长 AI 但想学设计,我们会匹配一个设计高手但想学 AI 的伙伴。涉及的方向包括 XR、LLM、ComfyUI、视频生成、HMI、机器人、商业、心理学、空间计算、无障碍/适老化 等。

  5. 学习周期:本期的学习周期为 30 天

  6. AI 辅助工具:为了让你专注于学习而不担心工具问题,我们提供:

    • MiX Copilot 一个​月会员
    • 84 元 LLM Token(新用户)
    • 免费使用 LLM 的方法

费曼曾说过:“知识不是免费的,你需要付出你的注意力。”我依然坚信,只有真金白银投入,你才会认真学习。如果你认同这样的学习方式,想找到更多不同领域但志同道合的伙伴,欢迎加入我们的 跨学科学习小组!请添加以下微信机器人,发送 “跨学科“ 三个字,机器人会拉你进相应的中转站。

相关